栀子花雀 发表于 2015-4-9 11:02:13

老昆明玩栀子花雀(麻料)

昆明 很可能是全世界最会玩麻料的地方

我在昆明长大,小学开始喜欢鸟,却始终养不好。北方的威武霸气,南方的纤细精巧。看一个地方的人怎样养鸟,大概可以明白那个地方的文化。

昆明,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,昆明人玩鸟和全国各地不一样,即使云南,也只有昆明和周边附近几个地方这样玩。现在在昆明,玩鸟,尤其是传统玩法玩麻料的也越来越少,基本只有一些纯粹的老昆明会玩。我不知道这种速度发展下去,这种文化还可以延续多少年。我整理一下,向全国玩家介绍我们的玩法。

四大名鸟中,老昆明人除了玩风靡全国的画眉,别的几种基本都不玩。近几年偶尔有玩绣眼的,要么不是昆明人,要么就是小年轻,在不懂绣眼文化的老昆明眼中,基本就是在瞎闹。在昆明,比画眉更显得文雅,也有自己独特文化的,是麻料。麻料学名大概是朱雀,只是,在昆明,无论说麻料还是说朱雀,都没有人认识。我们只会叫它——栀子花雀。

价格
生鸟很便宜,好像比全国都便宜。一只普通的生鸟以前不过几元钱,现在几元到一百元。老红鸟2015年是10元一只。生鸟极品大概一百元封顶,一般的十几二十元,好的小几十元。

训练有成以后,价格就很高了。九十年代听说有极品可以到20万元人民币,不过那可能是传说。现在每周到鸟市,可以见到和有交易的极品大概一只可以两万元以上,中上品小几千到大几千为主。

正腔
这是昆明人玩鸟极有意思的一点。看全国鸟文化,基本两大类玩法。画眉和绣眼等,任性的叫,大概看谁叫的花样多,状态好和叫的久。百灵、颠頦和黄雀等,讲的是学不同物种的声音。百灵十三套,颠頦的红天蓝地。昆明人玩栀子花雀,讲究的是叫自己本色的声音,然而和全国别的地方不一样,也能称作独特文化的原因是,训练有成好的栀子花雀,必须叫“正腔”。
上网发现,虽然麻料不能算中国鸟文化的主流。而中国还是有几个地方比较喜欢麻料。看了视频和论坛,觉得极有意思,别的地方鸟友玩麻料,基本比的是谁叫的字多!要我昆明人来看,这种玩法简直不可思议。
要说我昆明人还是相当低调,现在我还没在网上看到栀子花雀正腔的视频和音频。我只能用语言描述,“正腔”是六个字的,大概说法是“花酒栀 子花酒”我也不大会用文字说。。
正腔里面,又有长的和短的,长的舒缓清晰,是极品,每个音都拉很长。短的,相对急促一气呵成,算是近几年的流行趋势。 细分正腔类型 大概是 短 中短 中 中长 长。
即使是六个字,甚至七个字八个字,当然,大部分是四五个字的。不是正腔的音,无论再好听,也都是失败的典型!评判优劣,首先必须是正腔,到了正腔才能再往下看优劣。
正腔,不知道昆明是什么时候开始确立的。现在细想,这六个字,大概应该是这种鸟能叫出的最好听,最能经受时间考验的经典。不知道是谁在什么时候一拍脑袋就这么定下来了这样才是正腔,一直传到今天。

我个人喜欢中长腔的正腔,极其好听。非常舒缓稳重,可以达到艺术享受的水准。个人感觉大多数种类的鸟叫得虽然好听,花样也多但是听多了难免会显得烦躁。而高水准的栀子花雀显得稳重大方又气定神闲。简单说,普通鸟叫和别的鸟叫大概就是像唱歌或者说话,而中长腔就是在唱戏啊,还是京剧,发音是拖着,但是耐听啊。简直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啊。无论是现在还是十年前,中长腔以上的精品,价格一般都会两万元以上。
当然啦,方法和运气,以及花费的精力都很重要。大性和正腔也许都不算难,中长腔就十分难了。出了昆明,可能世界任何地方听不到。
我还是希望整理一下相关文化的脉络。所以,我有机会的话会找找好的视频上传的。也希望昆明的玩家看到了自发来宣传一下。

挑新鸟
当然啦,昆明人一般不会去玩红鸟的。都玩灰色的新鸟,我们按照春秋两季叫“菜花”和“秋雀”。
我就说一下玩家挑选新鸟的方法。也是特别有意思。
鸟贩一般用扁平的大竹筐子带来市场。筐子里的鸟都用线扎好翅膀,玩家拿一根头上带弯的竹条,蹲在竹筐旁边,看上哪只,就用竹头挑在翅膀中间,然后挑出来。
我从小看他们抓鸟就觉得超厉害。因为小鸟在他们的手里都特别服服帖帖啊,根本没有惊恐和慌乱。我怎么学,抓起来都感觉我也不舒服,鸟也不舒服。没有他们那种老知己的感觉。
鸟在笼子里感觉就是没啥好看,的到他们手中,感觉特别灵光。怎么看,门道深了去了。看看喉咙,看看嘴壳。摸摸脑门,有些还会吹开屁股看一看。还有厉害的会用手搓一下背脊。怎么挑选,大概还是和别的鸟差不多吧。我也不懂,大概要公的,要身条长的,头大的,毛薄的。论品相,价格也不同。几块钱到上百元。其实大家都明白,只要叫出来不是正腔,生了再漂亮意义也不是很大。而叫得好也没人在乎长相。但是毕竟是结下一段缘分,留下一段情感。所以大家还是挑选得很认真,也有比叫声还更深的门道。


栀子花雀笼
云南是一个资源丰富,人又不多的地方。所以我一直觉得云南人不算聪明,也不算心灵手巧。昆明人的性格好像也是没啥性格。
栀子花雀笼。我只在昆明和昆明附近几个地方,我还在丽江见到过,别的省和网上我还没见过。北笼的稳重,江浙绣眼笼纤细精巧,广东笼也是精巧路线,贵州粗犷。昆明的栀子花雀笼,我以前看来觉得没意思。现在看来觉得越来越有门道。
简单说,我觉得绝大部分笼子的笼丝长度都是一样的。昆明栀子花雀笼子,笼丝长度不同,受力不同,又要求对称。笼子是一个方灯笼一样。笼字顶,差不多的大概是叫万字顶。笼丝不算细,大概也不算粗吧。间距最宽的地方大概可以到17mm。
鸟笼子当然是很深的文化。栀子花雀笼我觉得挺周正和通透的。工艺难度上说,应该没有北笼和绣眼笼门道深,不过从它形状和受力以及每一根笼丝的定型来说,我觉得难度还是挺大的。

就上一个图我六七年前大概六七十元入的,当时也是养鸟胡乱买的一个旧笼子。没管一直乱放,算是比较周正和典型的栀子花雀笼,这个尺寸算是中小号的,中端吧。

谢谢大家,要是大家有兴趣,我以后会继续补充。

栀子花雀 发表于 2015-4-9 11:02:13

老昆明玩栀子花雀(麻料)

昆明 很可能是全世界最会玩麻料的地方

我在昆明长大,小学开始喜欢鸟,却始终养不好。北方的威武霸气,南方的纤细精巧。看一个地方的人怎样养鸟,大概可以明白那个地方的文化。

昆明,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,昆明人玩鸟和全国各地不一样,即使云南,也只有昆明和周边附近几个地方这样玩。现在在昆明,玩鸟,尤其是传统玩法玩麻料的也越来越少,基本只有一些纯粹的老昆明会玩。我不知道这种速度发展下去,这种文化还可以延续多少年。我整理一下,向全国玩家介绍我们的玩法。

四大名鸟中,老昆明人除了玩风靡全国的画眉,别的几种基本都不玩。近几年偶尔有玩绣眼的,要么不是昆明人,要么就是小年轻,在不懂绣眼文化的老昆明眼中,基本就是在瞎闹。在昆明,比画眉更显得文雅,也有自己独特文化的,是麻料。麻料学名大概是朱雀,只是,在昆明,无论说麻料还是说朱雀,都没有人认识。我们只会叫它——栀子花雀。

价格
生鸟很便宜,好像比全国都便宜。一只普通的生鸟以前不过几元钱,现在几元到一百元。老红鸟2015年是10元一只。生鸟极品大概一百元封顶,一般的十几二十元,好的小几十元。

训练有成以后,价格就很高了。九十年代听说有极品可以到20万元人民币,不过那可能是传说。现在每周到鸟市,可以见到和有交易的极品大概一只可以两万元以上,中上品小几千到大几千为主。

正腔
这是昆明人玩鸟极有意思的一点。看全国鸟文化,基本两大类玩法。画眉和绣眼等,任性的叫,大概看谁叫的花样多,状态好和叫的久。百灵、颠頦和黄雀等,讲的是学不同物种的声音。百灵十三套,颠頦的红天蓝地。昆明人玩栀子花雀,讲究的是叫自己本色的声音,然而和全国别的地方不一样,也能称作独特文化的原因是,训练有成好的栀子花雀,必须叫“正腔”。
上网发现,虽然麻料不能算中国鸟文化的主流。而中国还是有几个地方比较喜欢麻料。看了视频和论坛,觉得极有意思,别的地方鸟友玩麻料,基本比的是谁叫的字多!要我昆明人来看,这种玩法简直不可思议。
要说我昆明人还是相当低调,现在我还没在网上看到栀子花雀正腔的视频和音频。我只能用语言描述,“正腔”是六个字的,大概说法是“花酒栀 子花酒”我也不大会用文字说。。
正腔里面,又有长的和短的,长的舒缓清晰,是极品,每个音都拉很长。短的,相对急促一气呵成,算是近几年的流行趋势。 细分正腔类型 大概是 短 中短 中 中长 长。
即使是六个字,甚至七个字八个字,当然,大部分是四五个字的。不是正腔的音,无论再好听,也都是失败的典型!评判优劣,首先必须是正腔,到了正腔才能再往下看优劣。
正腔,不知道昆明是什么时候开始确立的。现在细想,这六个字,大概应该是这种鸟能叫出的最好听,最能经受时间考验的经典。不知道是谁在什么时候一拍脑袋就这么定下来了这样才是正腔,一直传到今天。

我个人喜欢中长腔的正腔,极其好听。非常舒缓稳重,可以达到艺术享受的水准。个人感觉大多数种类的鸟叫得虽然好听,花样也多但是听多了难免会显得烦躁。而高水准的栀子花雀显得稳重大方又气定神闲。简单说,普通鸟叫和别的鸟叫大概就是像唱歌或者说话,而中长腔就是在唱戏啊,还是京剧,发音是拖着,但是耐听啊。简直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啊。无论是现在还是十年前,中长腔以上的精品,价格一般都会两万元以上。
当然啦,方法和运气,以及花费的精力都很重要。大性和正腔也许都不算难,中长腔就十分难了。出了昆明,可能世界任何地方听不到。
我还是希望整理一下相关文化的脉络。所以,我有机会的话会找找好的视频上传的。也希望昆明的玩家看到了自发来宣传一下。

挑新鸟
当然啦,昆明人一般不会去玩红鸟的。都玩灰色的新鸟,我们按照春秋两季叫“菜花”和“秋雀”。
我就说一下玩家挑选新鸟的方法。也是特别有意思。
鸟贩一般用扁平的大竹筐子带来市场。筐子里的鸟都用线扎好翅膀,玩家拿一根头上带弯的竹条,蹲在竹筐旁边,看上哪只,就用竹头挑在翅膀中间,然后挑出来。
我从小看他们抓鸟就觉得超厉害。因为小鸟在他们的手里都特别服服帖帖啊,根本没有惊恐和慌乱。我怎么学,抓起来都感觉我也不舒服,鸟也不舒服。没有他们那种老知己的感觉。
鸟在笼子里感觉就是没啥好看,的到他们手中,感觉特别灵光。怎么看,门道深了去了。看看喉咙,看看嘴壳。摸摸脑门,有些还会吹开屁股看一看。还有厉害的会用手搓一下背脊。怎么挑选,大概还是和别的鸟差不多吧。我也不懂,大概要公的,要身条长的,头大的,毛薄的。论品相,价格也不同。几块钱到上百元。其实大家都明白,只要叫出来不是正腔,生了再漂亮意义也不是很大。而叫得好也没人在乎长相。但是毕竟是结下一段缘分,留下一段情感。所以大家还是挑选得很认真,也有比叫声还更深的门道。


栀子花雀笼
云南是一个资源丰富,人又不多的地方。所以我一直觉得云南人不算聪明,也不算心灵手巧。昆明人的性格好像也是没啥性格。
栀子花雀笼。我只在昆明和昆明附近几个地方,我还在丽江见到过,别的省和网上我还没见过。北笼的稳重,江浙绣眼笼纤细精巧,广东笼也是精巧路线,贵州粗犷。昆明的栀子花雀笼,我以前看来觉得没意思。现在看来觉得越来越有门道。
简单说,我觉得绝大部分笼子的笼丝长度都是一样的。昆明栀子花雀笼子,笼丝长度不同,受力不同,又要求对称。笼子是一个方灯笼一样。笼字顶,差不多的大概是叫万字顶。笼丝不算细,大概也不算粗吧。间距最宽的地方大概可以到17mm。
鸟笼子当然是很深的文化。栀子花雀笼我觉得挺周正和通透的。工艺难度上说,应该没有北笼和绣眼笼门道深,不过从它形状和受力以及每一根笼丝的定型来说,我觉得难度还是挺大的。

就上一个图我六七年前大概六七十元入的,当时也是养鸟胡乱买的一个旧笼子。没管一直乱放,算是比较周正和典型的栀子花雀笼,这个尺寸算是中小号的,中端吧。

谢谢大家,要是大家有兴趣,我以后会继续补充。

栀子花雀 发表于 2015-4-9 11:02:13

老昆明玩栀子花雀(麻料)

昆明 很可能是全世界最会玩麻料的地方

我在昆明长大,小学开始喜欢鸟,却始终养不好。北方的威武霸气,南方的纤细精巧。看一个地方的人怎样养鸟,大概可以明白那个地方的文化。

昆明,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,昆明人玩鸟和全国各地不一样,即使云南,也只有昆明和周边附近几个地方这样玩。现在在昆明,玩鸟,尤其是传统玩法玩麻料的也越来越少,基本只有一些纯粹的老昆明会玩。我不知道这种速度发展下去,这种文化还可以延续多少年。我整理一下,向全国玩家介绍我们的玩法。

四大名鸟中,老昆明人除了玩风靡全国的画眉,别的几种基本都不玩。近几年偶尔有玩绣眼的,要么不是昆明人,要么就是小年轻,在不懂绣眼文化的老昆明眼中,基本就是在瞎闹。在昆明,比画眉更显得文雅,也有自己独特文化的,是麻料。麻料学名大概是朱雀,只是,在昆明,无论说麻料还是说朱雀,都没有人认识。我们只会叫它——栀子花雀。

价格
生鸟很便宜,好像比全国都便宜。一只普通的生鸟以前不过几元钱,现在几元到一百元。老红鸟2015年是10元一只。生鸟极品大概一百元封顶,一般的十几二十元,好的小几十元。

训练有成以后,价格就很高了。九十年代听说有极品可以到20万元人民币,不过那可能是传说。现在每周到鸟市,可以见到和有交易的极品大概一只可以两万元以上,中上品小几千到大几千为主。

正腔
这是昆明人玩鸟极有意思的一点。看全国鸟文化,基本两大类玩法。画眉和绣眼等,任性的叫,大概看谁叫的花样多,状态好和叫的久。百灵、颠頦和黄雀等,讲的是学不同物种的声音。百灵十三套,颠頦的红天蓝地。昆明人玩栀子花雀,讲究的是叫自己本色的声音,然而和全国别的地方不一样,也能称作独特文化的原因是,训练有成好的栀子花雀,必须叫“正腔”。
上网发现,虽然麻料不能算中国鸟文化的主流。而中国还是有几个地方比较喜欢麻料。看了视频和论坛,觉得极有意思,别的地方鸟友玩麻料,基本比的是谁叫的字多!要我昆明人来看,这种玩法简直不可思议。
要说我昆明人还是相当低调,现在我还没在网上看到栀子花雀正腔的视频和音频。我只能用语言描述,“正腔”是六个字的,大概说法是“花酒栀 子花酒”我也不大会用文字说。。
正腔里面,又有长的和短的,长的舒缓清晰,是极品,每个音都拉很长。短的,相对急促一气呵成,算是近几年的流行趋势。 细分正腔类型 大概是 短 中短 中 中长 长。
即使是六个字,甚至七个字八个字,当然,大部分是四五个字的。不是正腔的音,无论再好听,也都是失败的典型!评判优劣,首先必须是正腔,到了正腔才能再往下看优劣。
正腔,不知道昆明是什么时候开始确立的。现在细想,这六个字,大概应该是这种鸟能叫出的最好听,最能经受时间考验的经典。不知道是谁在什么时候一拍脑袋就这么定下来了这样才是正腔,一直传到今天。

我个人喜欢中长腔的正腔,极其好听。非常舒缓稳重,可以达到艺术享受的水准。个人感觉大多数种类的鸟叫得虽然好听,花样也多但是听多了难免会显得烦躁。而高水准的栀子花雀显得稳重大方又气定神闲。简单说,普通鸟叫和别的鸟叫大概就是像唱歌或者说话,而中长腔就是在唱戏啊,还是京剧,发音是拖着,但是耐听啊。简直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啊。无论是现在还是十年前,中长腔以上的精品,价格一般都会两万元以上。
当然啦,方法和运气,以及花费的精力都很重要。大性和正腔也许都不算难,中长腔就十分难了。出了昆明,可能世界任何地方听不到。
我还是希望整理一下相关文化的脉络。所以,我有机会的话会找找好的视频上传的。也希望昆明的玩家看到了自发来宣传一下。

挑新鸟
当然啦,昆明人一般不会去玩红鸟的。都玩灰色的新鸟,我们按照春秋两季叫“菜花”和“秋雀”。
我就说一下玩家挑选新鸟的方法。也是特别有意思。
鸟贩一般用扁平的大竹筐子带来市场。筐子里的鸟都用线扎好翅膀,玩家拿一根头上带弯的竹条,蹲在竹筐旁边,看上哪只,就用竹头挑在翅膀中间,然后挑出来。
我从小看他们抓鸟就觉得超厉害。因为小鸟在他们的手里都特别服服帖帖啊,根本没有惊恐和慌乱。我怎么学,抓起来都感觉我也不舒服,鸟也不舒服。没有他们那种老知己的感觉。
鸟在笼子里感觉就是没啥好看,的到他们手中,感觉特别灵光。怎么看,门道深了去了。看看喉咙,看看嘴壳。摸摸脑门,有些还会吹开屁股看一看。还有厉害的会用手搓一下背脊。怎么挑选,大概还是和别的鸟差不多吧。我也不懂,大概要公的,要身条长的,头大的,毛薄的。论品相,价格也不同。几块钱到上百元。其实大家都明白,只要叫出来不是正腔,生了再漂亮意义也不是很大。而叫得好也没人在乎长相。但是毕竟是结下一段缘分,留下一段情感。所以大家还是挑选得很认真,也有比叫声还更深的门道。


栀子花雀笼
云南是一个资源丰富,人又不多的地方。所以我一直觉得云南人不算聪明,也不算心灵手巧。昆明人的性格好像也是没啥性格。
栀子花雀笼。我只在昆明和昆明附近几个地方,我还在丽江见到过,别的省和网上我还没见过。北笼的稳重,江浙绣眼笼纤细精巧,广东笼也是精巧路线,贵州粗犷。昆明的栀子花雀笼,我以前看来觉得没意思。现在看来觉得越来越有门道。
简单说,我觉得绝大部分笼子的笼丝长度都是一样的。昆明栀子花雀笼子,笼丝长度不同,受力不同,又要求对称。笼子是一个方灯笼一样。笼字顶,差不多的大概是叫万字顶。笼丝不算细,大概也不算粗吧。间距最宽的地方大概可以到17mm。
鸟笼子当然是很深的文化。栀子花雀笼我觉得挺周正和通透的。工艺难度上说,应该没有北笼和绣眼笼门道深,不过从它形状和受力以及每一根笼丝的定型来说,我觉得难度还是挺大的。

就上一个图我六七年前大概六七十元入的,当时也是养鸟胡乱买的一个旧笼子。没管一直乱放,算是比较周正和典型的栀子花雀笼,这个尺寸算是中小号的,中端吧。

谢谢大家,要是大家有兴趣,我以后会继续补充。

秃嘴嘴 发表于 2015-4-9 12:34:46

坐沙发慢慢了解昆明鸟文化.....

三元画眉 发表于 2015-4-9 12:48:33

学习了。

滨海鸟缘 发表于 2015-4-9 13:42:12

跟着了解一下

田大榜 发表于 2015-4-9 14:30:13

好文章!图呢?

黄肤山雀 发表于 2015-4-9 17:08:39

麻料叫声好听,玩的人不少

二阶堂 发表于 2015-4-9 18:06:02

来张图吧

魔临天下 发表于 2015-4-9 18:17:26

学习一下
页: [1] 2 3 4 5 6
查看完整版本: 老昆明玩栀子花雀(麻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