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810张 发表于 2014-7-29 15:03:05

了解学习了。

wang218 发表于 2014-7-29 15:52:52

拜读,了解学习了。

蟋蟀罐 发表于 2014-7-29 16:14:42

学习了解福建的历史文化

曦哥哥 发表于 2014-7-29 17:54:50

进来学习与了解一下“福建历史文化”。。。。。

陆小坤 发表于 2014-7-29 18:26:47

版版辛苦了

大连小小 发表于 2014-7-29 19:32:03

学习福建历史文化!!!谢谢分享

京城菜鸟 发表于 2014-7-30 06:12:48

拜读福建历史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。

七武海 发表于 2014-7-30 07:27:52

学习福建历史文化!

蓉枫鸟迷 发表于 2014-7-22 12:10:49

,,,,,,,福建旅游景区,,,,,,

  “山海一体,闽台同根,民俗奇异,宗教多元”是福建旅游的鲜明特色。都说,到了福州不去鼓山等于没到福州。福州籍著名诗人陈运和写诗《鼓山》---当地第一奇观:“敲不响的鼓山仍吸引宾客来往 瞧不够的名胜仍常生锦绣文章”、“钻入古木参天的绿荫寻找游记的标题 迈出大雄宝殿的香火遇见诗歌的灵感”。除此,还有迷人的武夷仙境、浪漫的鼓浪琴岛、神圣的妈祖朝觐、奇特的水上丹霞、动人的惠女风采、神奇的客家土楼、光辉的古田会址、悠久的昙石山文化、神秘的白水洋奇观、壮美的滨海火山构成了福建独具特色的十大旅游品牌。

  联合国人居奖城市1个:厦门
 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个:武夷山、http://p9.qhimg.com/dr/200_200_/t01ce96c91da2539369.jpg福建省武夷山湄洲岛;
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个:福州、泉州、漳州、长汀;
  国家经济特区1个:厦门
 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个:上杭县古田镇、邵武市和平镇;
  国家历史文化名村3个: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、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、武夷山市武夷乡下梅村;
 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个:厦门市鼓浪屿
  中国魅力城市2个:泉州、永安(县级市);
  魅力名镇2个:泰宁、崇武。
 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1处:武夷山;
  世界文化遗产1处:福建土楼;
  世界自然遗产1处:中国丹霞——福建泰宁;
  世界地质公园2家:泰宁世界地质公园、宁德世界地质公园。
  福建省著名景点
  福州三坊七巷、鼓山涌泉寺、福州仓山旧领事馆区遗址、福州西湖、马尾船政学堂、福州熊猫世界、福州国家森林公园、石竹山、青云山、海坛岛 (平潭岛) 、乌龙江大桥、福州大学城(闽侯县上街镇)
  厦门鼓浪屿、厦门环岛路(国家级海洋主题公园)、集美鳌园、集美学村、胡里山炮台、同安影视城、厦门园博园、同安北辰山、海沧湾公园、青礁慈济祖宫、厦门中山路步行街
  宁德 白水洋、太姥山、白云山(世界地质公园)
  龙岩 古田会议会址、冠豸山、永定土楼(世界文化遗产)
  泉州 五里桥、清源山老君岩、崇武古城、清净寺、洛阳桥
  三明 桃源洞、天鹅洞、狐狸洞、泰宁丹霞地貌(世界自然遗产) 玉华洞
  莆田 广化寺、湄洲岛
  南平武夷山(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)、万木林及归宗岩风景区
  漳州 南山寺、三坪寺、普照寺、漳州海岸世界地质公园(火山岛)、东山风动石、南靖土楼、乌山、九侯山

蓉枫鸟迷 发表于 2014-7-29 12:00:55

福建历史文化

福建简称闽。闽字最早出现于周朝,闽与八闽,都是福建省的简称和别称。“闽”是最原始的名称。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说:“闽在海中”,这说明福建在远古时代还是属于海浸之区。闽为蛮之别种,是当时居住在福建的七个部落的总称。八闽作为福建的别称,是经唐、宋、元、明逐渐演化而来。

  “福建”这一称呼源自唐代。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,唐政府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,从福州、建州(今建瓯市)各取一字,设“福建经略使”(军事长官职称),它和福州都督府并存。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“福建”名称。
  福建简称的另一公认的说法是:古闽人以蛇为图腾崇拜,常将蛇奉于家里,闽字门是声旁,里面这个虫字是念做huǐ(虺)”,是蛇的意思。蛇在古闽人中是他们的图腾。故上报朝廷地名时,就造出了“闽”字,即,“门”:家内;“虫”:蛇;“闽”:把蛇供养在家里的意思。而在厦门一带则把“虫”译为龙,在厦门岛内的白鹭洲公园里还有“闽”字的大型石雕,其中就把“虫”译为“龙”。 
历史沿革
  福建历史悠久,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,属于古越族的一支,被称为“东越”。战国时期,越国为楚兵所败;越国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,其后裔与福建的闽族人融合,成为“闽越人”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福建设闽中郡,第一次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出现在中国版图上。
  唐朝中期设福、建、泉、漳、汀5州。唐开元二十一年(公元733年)为加强边防;设“福建经略使”。始有“福建”一词。唐朝中期,“开漳圣王”陈元光开发福建,五代时期,闽王王审知据闽成立闽国基本上奠定了后来的省界。福建又有“八闽” 之称,南宋时福建设l府5州2军,府、州、军为同级行政机构,共计8个,故称“八闽”。宋后基本延袭旧制。清康熙二十三年(公元1684年)增设台湾府,光绪十二年(公元1886年)单独设省。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,58县6厅。辛亥革命后,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废除府、州制,设省、道、县三级制,几经调整,至解放时止,福建省设2市、7个行政督察区,共有67县。1949年福建解放后,福建省设2市、8专区,共有67县。1951年,增设泉州、漳州2市,委托专署领导。此后20多年间,行政区划又曾数次调整。开革开放以来,福建根据自己的特点,调整了行政区划,地区改为地级市,形成市带县体制。至2000年底,福建省设9个省辖市,共有14个县级市、25个市辖区、46个县(含金门县)。
  福建历史源远流长,科学文化曾盛极一时。5000年前,先民们就在此生息繁衍,创造了可与仰韶文化、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昙石山文化。三国时因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发达,福建成为孙吴的一个水军基地和对外通商口岸。南宋和元代,泉州成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,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通商关系,形成了著名的“海上丝绸之路”。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驻泊,招募水手,修造船舶,从福建扬帆出海。清同治五年间,在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和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;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工业的摇篮。福建历史上人才荟萃,涌现出一批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,如天文学家苏颂,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,思想家、文学家李贽,音韵学家陈第,学者、书法家蔡襄、黄道周,文人严羽、杨亿、柳永,史学家郑樵、袁枢,民族英雄郑成功、林则徐、俞大猷,思想家、翻译家严复、林纾,他们以自己的胆识和献身精神,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历史上福建人民为反压迫、反侵略进行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,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,福建人民贡献出万千优秀儿女,作出了卓越贡献。福建是全国重点老区省份之一,老区分布遍及的62个县(市);其中有46个老区县(市)、518个老区乡(镇)、7772个老区行政村、2919个革命老区基点村。
  战国晚期,无诸在福建境内称王。之后,秦始皇三十三年(前214年),秦始皇削去无诸王号,降为君长,在闽越故地设闽中郡,但未委派职官,仍由无诸统辖。刘邦起兵后,无诸率兵相随。汉高祖五年(前202年),复立闽越国,封无诸为闽越王。汉武帝时,闽越王余善反汉,被汉军讨平,闽越国亡。汉廷即设东部候官,派兵驻守,隶属会稽郡东部都尉。东汉末,改属南部都尉,并置候官长。三国时,福建隶属吴国,先后统属于会稽郡和建安郡,时置候官县。
  晋朝时,福建始属扬州,后属江州,境内置建安郡和晋安郡,委派太守管辖。南朝宋时,增设晋平郡,置太守;南朝齐时,撤晋平郡;南朝陈时,曾设闽州刺史,不久裁撤,福建先后隶于东扬州和丰州刺史管辖。后仍设建安郡和晋安郡,由太守管辖。
  隋朝时,撤晋安郡,改为泉州,后改为闽州,置刺史管辖。后改建安郡,由太守管辖。
  唐初,福建仍由各州、郡长官分治。因福建属边远地区,所以设中都督府,委派都督监管。唐中期设福建道,道的军政长官有:福建经略史、福建都防御史、福建观察使。福建观察使实际上成为统领福建道军政、民政、财政、司法等大权的行政长官。唐末,藩镇割据,节度使权力膨胀,成为实际军政长官。王潮占据福建后,唐廷升福建路为威武军,任命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。五代时,仍由节度使统辖;后唐时,王延翰建闽国。福建省行政区划变迁(41张)
  宋初,福建军政长官仍是节度使。宋太宗时设福建路,最高军政长官为福建安抚使。另有福建转运使,掌管财赋;福建提刑,掌管司法;福建提举,管赈荒救济事宜。此外,由中央政府派任福建及所属州、军的官员有节度使、承宣使、观察使、制置使、宣抚使、巡抚、招捕使、抚谕使、发运使等,多是临时性官员,或是有官无职的虚衔官员。宋代军、政分设,福建军事长官有都总管、都钤辖、都统制等。
  元代,福建行政区划变更频繁。至元十五年(1278年),置福建行中书省;次年,改置宣慰使司;至元二十年(1283年),复置行中书省;至元二十四年(1287年),改为行尚书省;至元二十八年(1291年),又改宣慰使司,并入江西行中书省。至元二十九年(1292年),重置福建行中书省。大德元年(1297年),改为福建平海行中书省,治所从福州迁至泉州。大德三年(1299年),改为宣慰使司,治所迁回福州。至正十六年(1356年),重置福建行中书省。福建行省长官有平章政事、右丞、左丞、参知政事、提刑按察使;改置宣慰使司时,最高长官为宣慰使。还有管监察的肃政廉访使。军事最高长官为都元帅。
  明初,福建仍为行省。洪武九年(1376年),在福建设承宣布政使司,委派布政使为福建省最高行政长官。布政使司主要官员有:左、右布政使,左、右参政。另置提刑按察使司,设按察使掌管福建省刑狱。军事方面置都指挥使司,主要官员有:都指挥使,都指挥同知,都指挥佥事。与之并行的还设有镇守和镇守总兵官。明朝中央政权为加强对地方监管,经常派官员到地方办事并视察监督。由中央派出的主要职官有:巡抚都御史、镇守太监、巡抚、刷卷监察御史、清理军政监察御史、督银课御史等。
  清初,福建最高军政长官为镇守和总督。“三藩之乱”后,废镇守耿精忠,以后不复设。福建和浙江为一大区,设闽浙总督统管两省军政。巡抚为福建省最高军政长官,下设布政使,具体负责行政事务。布政使品级与巡抚相同,为从二品官,但职权仅限于掌管民政和财政。还设按察使掌管福建省司法。因旗兵驻扎福建,清时设驻防福州大臣(福建将军)统管,为从一品,与总督品位相同,但职权远不如总督。汉族兵为绿营,其福建省最高军事长官为提督。福建省先设提督,后分设陆路提督和水师提督,分管陆军和水师。光绪三十年(1904年)撤水师提督,设提督总管全军。
页: 1 2 [3] 4 5 6 7 8 9 10 11 12
查看完整版本: ,,,,,,,,,美丽的福建,,,,,,,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