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谈百灵鸟脏口问题——与蛟龙摆尾老师商榷
百灵鸟脏口问题,一直是鸟友们热议的问题。在我发出《说说百灵鸟脏口问题》的帖子后,蛟龙摆尾老师及时发出了《两类脏口问题的不同!》。我认为给了我很好的补充意见,阐述了一些切合实际的独到见解。我对其中的观点非常赞同,第一时间跟帖并加分。特别对脏口“因地而异”、“鸟友们要根据自己的爱好、自己的地理位置、自己的遛鸟圈子来定”等看法,表示赞同。但我也有一些看法想与老师商榷。近几天一直心揣顾虑,迟疑该不该发此贴。毕竟老师是我心目中尊崇的青鸟前辈(我看过老师不少帖子,哪怕一个小小的回帖,都渗透着养鸟多年积攒的成功经验)。我经反复思索,决定还是把自己的想法亮出来,敞开心扉与老师共同商榷,共同探讨,以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。
一、关于脏口的分类。
老师在《两类不同的脏口!》中,首先提出对脏口的分类,我表示赞同。但我倾向于如下分类更好:一是不吉祥类脏口。如乌鸦、猫头鹰等叫口;二是难听类脏口。我前贴所列8种;三是被忌讳的杂口类脏口。如汽车警报器、手机或门铃声、口哨声等。前种,因百灵学上的几率很小,叫口中较罕见,常被忽视。后种,百灵在饲养环境接触普遍,易学、易叫、易造成其它口的偏口,多被鸟友们忌讳。但这些杂口多数不很难听,因此有些地方当做脏口看待,有些地方并没有看做脏口。综上分析,我认为第二类应是脏口的主潮、“主旋律”。
下面再谈谈玉鸟口。对于玉鸟口而言,并不是难听口,但是为啥有的鸟友还是把它当成脏口了呢?事实上,起初有些地方和鸟友认定它为脏口,也是把它当成“难听口”对待的(这里加上了引号)。大概八、九十年代,当时养红子(沼泽山雀)的很多。养百灵很忌讳红子中的“纠纠”声。而后来盛行的玉鸟品系中的鹭鹭鸟的“嘟嘟......”的哨声,极象红子“纠纠”叫。而“纠纠”是养红子的脏口。那时北方地区养河南新乡红子很盛行,养红子的讲究逐渐多起来且明朗化。同时也盛行养保定流派口百灵,养百灵的“清规戒律”也多起来。故当时养百灵非常避防红子,进而也避防鹭鹭鸟叫,后来又扩延到整个玉鸟品系。然而红子的“纠纠”也有多种,其中那种“加加加”的叫声沙哑是不勘入耳的噪音,而其它“纠纠”声多为水音。玉鸟叫并非前者而随后者,多为水音。于是后来在对待玉鸟的认识上出现两种情况,有的地方一直按脏口看待,有的地方逐渐被忽视。
二、关于脏口的认定。
蛟龙摆尾老师提出,有些难听口,饲养环境无法杜绝,就不列入脏口。我一方面赞同此观点,另一方面觉得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个别问题个别看待。
如一些人不再把白头翁当做脏口看待,一方面有大环境无法杜绝之因素(但我坚持认为此口仍为较难听的脏口,只是被忽视了),另一方面因素还有:就是上到百灵口里其难听的程度。黎雀喳子声也可以说是无法杜绝的(压口时难防),但因此口上到百灵口里要比白头翁难听得多,所以目前多数地区已对此越来越避防,大多数鸟友已按脏口看待了。
关于麻雀和燕子,我也谈谈个人看法。我觉得麻雀、燕子并不是因为大环境无法杜绝而未被列入脏口的。麻雀声虽然渣渣啦啦,但并不象脏口那样沙哑难听。相反,若是静心细细品味,从麻雀单只叫、斗架叫到闹林,由单到繁、由慢至快、由缓进急,具有较强的节奏性的声音动感,显示出强烈的生命活力和大自然欣欣向荣的魅力,催人奋进向上。另有,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叫口,一口能叫出两种声音,惟妙惟肖,给人以爱的呼唤;同时极具技艺性,令人肃然起敬。再有,大麻雀发情时找配偶叫出的“喂儿喂儿......”口,轻柔、甜细而棉软,具有浓浓的调情味儿,让人陶醉。再说燕子,平时那种欢快流畅、脆生亮丽、恰似流水的“数数”,就相当的好听;还有那种“哼哼”声,低沉强劲,迸发有力,如同艄公的号子,是非常难得的好口(百灵老套中曾有,现基本失传);另有一种“嘟噜噜......”的颤音,近似啄木鸟叫口又比其轻盈悠扬,犹如幼童娇嫩嫩的奶气声,更是非常好听(现百灵口中基本失传)。目前现实情况是,普遍追求野味而大多用原生态方式压口,麻雀和燕子口已难以压全、成套,往往半半拉拉、零零散散不到位,甚至满在其它各口中夹楔,既影响本身口的聆听效果,也干扰了整个百灵叫口,显得杂乱零碎、无章无序,让人心烦、心窄甚至厌恶。但这并不能说明麻雀和燕子口本质上是难听的,因无法杜绝而未被当做脏口。话说回来,任何鸟叫也难免有不好听的口,比如小燕子的要食“嘎、嘎、嘎”声就与“打炸”极象。然而这些口并不是百灵常接触的、不是无法杜绝的。
以上看法定有不妥,也可能偏见甚至错误,望海涵,并多多指正指点。(唐山唐)
再谈百灵鸟脏口问题——与蛟龙摆尾老师商榷
百灵鸟脏口问题,一直是鸟友们热议的问题。在我发出《说说百灵鸟脏口问题》的帖子后,蛟龙摆尾老师及时发出了《两类脏口问题的不同!》。我认为给了我很好的补充意见,阐述了一些切合实际的独到见解。我对其中的观点非常赞同,第一时间跟帖并加分。特别对脏口“因地而异”、“鸟友们要根据自己的爱好、自己的地理位置、自己的遛鸟圈子来定”等看法,表示赞同。但我也有一些看法想与老师商榷。近几天一直心揣顾虑,迟疑该不该发此贴。毕竟老师是我心目中尊崇的青鸟前辈(我看过老师不少帖子,哪怕一个小小的回帖,都渗透着养鸟多年积攒的成功经验)。我经反复思索,决定还是把自己的想法亮出来,敞开心扉与老师共同商榷,共同探讨,以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。
一、关于脏口的分类。
老师在《两类不同的脏口!》中,首先提出对脏口的分类,我表示赞同。但我倾向于如下分类更好:一是不吉祥类脏口。如乌鸦、猫头鹰等叫口;二是难听类脏口。我前贴所列8种;三是被忌讳的杂口类脏口。如汽车警报器、手机或门铃声、口哨声等。前种,因百灵学上的几率很小,叫口中较罕见,常被忽视。后种,百灵在饲养环境接触普遍,易学、易叫、易造成其它口的偏口,多被鸟友们忌讳。但这些杂口多数不很难听,因此有些地方当做脏口看待,有些地方并没有看做脏口。综上分析,我认为第二类应是脏口的主潮、“主旋律”。
下面再谈谈玉鸟口。对于玉鸟口而言,并不是难听口,但是为啥有的鸟友还是把它当成脏口了呢?事实上,起初有些地方和鸟友认定它为脏口,也是把它当成“难听口”对待的(这里加上了引号)。大概八、九十年代,当时养红子(沼泽山雀)的很多。养百灵很忌讳红子中的“纠纠”声。而后来盛行的玉鸟品系中的鹭鹭鸟的“嘟嘟......”的哨声,极象红子“纠纠”叫。而“纠纠”是养红子的脏口。那时北方地区养河南新乡红子很盛行,养红子的讲究逐渐多起来且明朗化。同时也盛行养保定流派口百灵,养百灵的“清规戒律”也多起来。故当时养百灵非常避防红子,进而也避防鹭鹭鸟叫,后来又扩延到整个玉鸟品系。然而红子的“纠纠”也有多种,其中那种“加加加”的叫声沙哑是不勘入耳的噪音,而其它“纠纠”声多为水音。玉鸟叫并非前者而随后者,多为水音。于是后来在对待玉鸟的认识上出现两种情况,有的地方一直按脏口看待,有的地方逐渐被忽视。
二、关于脏口的认定。
蛟龙摆尾老师提出,有些难听口,饲养环境无法杜绝,就不列入脏口。我一方面赞同此观点,另一方面觉得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个别问题个别看待。
如一些人不再把白头翁当做脏口看待,一方面有大环境无法杜绝之因素(但我坚持认为此口仍为较难听的脏口,只是被忽视了),另一方面因素还有:就是上到百灵口里其难听的程度。黎雀喳子声也可以说是无法杜绝的(压口时难防),但因此口上到百灵口里要比白头翁难听得多,所以目前多数地区已对此越来越避防,大多数鸟友已按脏口看待了。
关于麻雀和燕子,我也谈谈个人看法。我觉得麻雀、燕子并不是因为大环境无法杜绝而未被列入脏口的。麻雀声虽然渣渣啦啦,但并不象脏口那样沙哑难听。相反,若是静心细细品味,从麻雀单只叫、斗架叫到闹林,由单到繁、由慢至快、由缓进急,具有较强的节奏性的声音动感,显示出强烈的生命活力和大自然欣欣向荣的魅力,催人奋进向上。另有,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叫口,一口能叫出两种声音,惟妙惟肖,给人以爱的呼唤;同时极具技艺性,令人肃然起敬。再有,大麻雀发情时找配偶叫出的“喂儿喂儿......”口,轻柔、甜细而棉软,具有浓浓的调情味儿,让人陶醉。再说燕子,平时那种欢快流畅、脆生亮丽、恰似流水的“数数”,就相当的好听;还有那种“哼哼”声,低沉强劲,迸发有力,如同艄公的号子,是非常难得的好口(百灵老套中曾有,现基本失传);另有一种“嘟噜噜......”的颤音,近似啄木鸟叫口又比其轻盈悠扬,犹如幼童娇嫩嫩的奶气声,更是非常好听(现百灵口中基本失传)。目前现实情况是,普遍追求野味而大多用原生态方式压口,麻雀和燕子口已难以压全、成套,往往半半拉拉、零零散散不到位,甚至满在其它各口中夹楔,既影响本身口的聆听效果,也干扰了整个百灵叫口,显得杂乱零碎、无章无序,让人心烦、心窄甚至厌恶。但这并不能说明麻雀和燕子口本质上是难听的,因无法杜绝而未被当做脏口。话说回来,任何鸟叫也难免有不好听的口,比如小燕子的要食“嘎、嘎、嘎”声就与“打炸”极象。然而这些口并不是百灵常接触的、不是无法杜绝的。
以上看法定有不妥,也可能偏见甚至错误,望海涵,并多多指正指点。(唐山唐) 说的好!赞!!!!
回 1楼(刘飞) 的帖子
感谢支持! 来看看,帮你顶! 好文章 赞同文中观点!学习了!回 楼主(唐山唐) 的帖子
学习了 感谢百灵传奇、项城百灵、百灵黎鸡鸟友的支持和鼓励! 感谢分享 好文章
页:
[1]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