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要用祝福语“马踏飞燕”?(转帖)
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,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。奔马身高34.5厘米,身长45厘米,宽13厘米。“马昂首嘶鸣,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,腿蹄轻捷,三足腾空、飞驰向前,一足踏飞燕”。铜马俑的造型雄骏非凡,它昂首嘶鸣,马蹄腾空,作风驰电掣般的奔驰,因而,经郭沫若鉴定,命名为“铜奔马”,因为是由青铜制成,也称“青铜奔马”,这也是对这具铜马俑最早的称法。
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,怎样都能保持平衡?这是一个难题。东汉艺术家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,让重心尽量后移;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,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。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,不仅使马在整体上保持了平衡,而且使马的造型更加优美。
有人评价说,东汉艺术家以娴熟精深的技巧,把奔马所具有的力量和速度融合成充沛流动的气韵,并浑然一体的贯注在昂扬的马首、流线型的身躯和四条刚劲的马腿上。整个铜奔马造型优美,神势若飞,达到了“神兼备、气韵生动、形妙而有壮气”的完美境界。 “马踏飞燕”中铜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,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。马与燕的线条流畅,比例匀称,奔驰与飞翔的动态表现的淋漓尽致,生动体现了骏马奔驰与飞鸟争先的瞬间。
“马踏飞燕”寓意一日千里、马到成功,将天马瞬间的矫健和飞快表现得淋漓尽致,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、豪迈进取的精神,这与新春之际的良好愿望非常吻合。
1983年10月,“马踏飞燕”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;1985年武威市将“马踏飞燕”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;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。 “马踏飞燕”象征武威腾飞 看看,学习一下 学习了,马踏飞燕 马年大吉! 春节快乐 学习一下! 新年快乐 新春快乐! 新年快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