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55018
发表于 2014-1-24 13:03:07
生态缸让虫自己繁殖。
这个虫密度一定是很高的。
虫身,发绿,发黑,
都是霉菌感染的结果。
fenjunk
发表于 2014-1-24 13:45:18
石志明份房在天目山里面问一个大队买了一个猪棚10年好像10W不知道8W,刘宏泰在安徽自己家附近有一个份房,他们都是自己份虫的,好多小份家都去刘家去学习过,刘宏泰比石志明早
无弦琴
发表于 2014-1-24 14:14:14
我觉得他们都是大棚繁殖,
靠野采若虫那就不叫繁殖了,
去过当地了解一下,每年野虫的量基本都是稳定的,他们只抓成虫,母虫跟若虫一概不抓,抓了也会放归原地。
如果真是研究员想的这样,这种模式下就没太大技术难度了,石跟刘可以,那边很以此为产业的农户都可以这样搞,抓若虫不比抓成虫公,那么长此以往,野生种群的量将难以为继。
小滑稽
发表于 2014-1-24 14:44:41
进来学习
俗风俗人
发表于 2014-1-24 15:02:23
科研课题
虫仙
发表于 2014-1-24 15:08:30
小何兄台说到冰箱法,我也来说说,不了解他们的份房规模,以下纯属个人愚见:
1.每年的野生大黄若虫大量上市的时节,份家肯定会押着一批通过低温来延缓发育,从而在秋黄下市以后陆续上市供应,这个情况是肯定存在的,但是我觉得如果若虫在冰箱或是在低温的环境长期生存,必然导致食欲不佳、从而体质会变弱,甚至死亡。
2.低温虫个子肯定小,这个相信大家基本都有共识,然而石大黄普遍比野生虫都要大个1圈,个个珠圆玉润的·,而且一直到野大黄上市之前都有供应,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,反过来说,能让野生若虫低温生存那么久吗。虽然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,但是个人还是倾向于他们从籽里出的虫(不管是大棚或是其他的)
更爱美人
发表于 2014-1-24 15:13:39
酷狼头
发表于 2014-1-24 15:17:54
门外汉个人想法,冰箱可能更适合自己家庭繁殖。像这样大规模的商业繁殖,如果是用冰箱冷冻若虫,量是不是更得上。
54000796
发表于 2014-1-24 15:22:04
小何马甲
发表于 2014-1-24 15:29:59
引用第11楼fenjunk于2014-01-24 14:45发表的:
石志明份房在天目山里面问一个大队买了一个猪棚10年好像10W不知道8W,刘宏泰在安徽自己家附近有一个份房,他们都是自己份虫的,好多小份家都去刘家去学习过,刘宏泰比石志明早
也没小份家出来说句话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