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蝈上海玩的人很多嘛,为什么大黄在北方那么不受待见呢?是嫌鸣声过小吗?
卖大黄的很多,每个商家都卖。好像人工冬大黄刚上市时分2种,长须和短须,长须也都归于一种,没有顶级一说,实际短须基本都是以前的残留虫,活不长,秋季野生大黄无论大小,须长短都一个价。听叫和须长短无关,这里没玩的那么精细,惭愧,可能大黄在这里出现的年头还不长。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都电脑上网或者用手机玩游戏看电影了,老一代的接受新事物可能更难点,像我虽然没老,几乎年年买几只大黄,但也是在去年才真正喜欢大黄,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转变。 逛了一圈万商,价格基本定的也是根据什么乌金 特大 特响 玉眼 黑眼等噱头来定高价,须长短关系也不大。
见一老头三千块买了个直径5cmXY万体,老板给他装了一个须<2cm长短不一的大黄。
回 14楼(digitblue) 的帖子
您那里规则已经形成。我经常在本地听叫在几十只中选出一只声大,叫口好听的,有时在没打开的大捆盒中听叫,在大概部位中选大个的,基本就是那只听好想要的大黄,或者一堆中选只乌金,反正不会涨价。 这就是南北差异,南方以上海为代表的虫圈氛围年轻人很多,容易迅速接受新鲜事物并创新发展,于之相比北方虫文化传统守旧思想偏重,新鲜事物接受认可起来较漫长。另外气候物种资源的制约也有一定限制影响。
回 16楼(无弦琴) 的帖子
正解,另外个人感觉鸣虫往往与虫具相伴而行,而竹制虫具在北方的保存也确实需要功夫,所以可能也在老辈制约了蛉虫的发展。 看来商家拿来时很便宜也! 引用第18楼酷爱鸣虫于2013-09-07 18:10发表的牋:看来商家拿来时很便宜也!
肯定狠狠便宜,卖虫是暴利的活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