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茗普洱 发表于 2009-10-17 02:01:29

浅析传统立漂卧钩底钓的浮漂信息(1)

传统立漂卧钩底钓法是一种适应性极强,行之有效的施钓方法,它特别适合于中老年和视力较差的垂钓者。现仅就传统立漂卧钩底钓鱼儿吞饵就食之动态与浮漂同步显示问题,作一浅析,以抛砖引玉。
  (一)点漂:即浮漂在原漂位的基础上轻柔稳静小幅度地下沉复原、再下沉再复原、往复几次的漂态。点漂主要是饵鱼吞钩饵之所为。鲫鱼发现饵食后,常常是头朝下尾朝上,鱼身斜向水底,用小口轻慢地啄食钩饵,状如捣蒜,将饵吞入口边马上又吐出,吞吞吐吐往复几次(吞吐几次没有定数,往往是2~3次)。鲫鱼啄食时使脑线与坠子均为之触动,水面上浮漂则显示为点动之状,即形成点漂。往复吞吐时的点漂不是正式吞饵,而是鱼儿在品尝和探食,如果品尝饵食既适合口味又无异常现象便会正式吞饵,故漂体显示为点漂漂态时不应提竿,如此刻提竿既不得鱼又必将欲吞饵之鱼惊跑。点漂只是鱼儿即将吞饵之前给钓者的无声有形的提竿的预备令。

  (二)送漂:即浮漂在原漂位的基础上从水面上升起的漂态。也有称之为托漂或送浮的。送漂通常是在点漂之后形成。漂体从水面向上垂直升起一小部分(一般约为1-3厘米)就停止了的漂态称之为小送漂;漂体从水面垂直向上升起大部分(一般约3厘米以上)就停止了的漂态称之为垂直大送漂(简称为大送漂);漂体被送出水面呈斜向而停止了的漂态称之为斜向大送漂(简称为斜送漂);整个漂体被送出水面呈横卧水面的漂态称之为倒向大送漂(简称为倒漂)。送漂的形成主要是饵鱼吞饵之所为。送漂的形成:鲫鱼在往复吞吐品尝探食之后认为无异常现象又适合口味,则正式吞饵,其就饵动作是:抬头落尾平身,鱼身与水底平行,鱼口含钩饵同步将坠子拾离水底,故而漂体与之同步在水面呈上升之状,即形成送漂之漂态。

  各种送漂漂态的不同形成,区别在于鱼儿吞饵抬起钩饵和坠子离开水底距离的不同。

  ①小送漂:鱼儿吞饵在口抬头落尾平身,鱼身与水底平行,并不游走;钩饵和坠子被鱼拾离水底距离很短;漂体与之同步从水面垂直向上升起一小部分而形成小送漂之漂态;

  ②大送漂:鱼儿吞饵在口抬头落尾平身,鱼身与水底平行,但不停留马上又接着向上抬头落尾,鱼身则呈头朝上尾朝下的向上倾斜的状态,而此刻又不游走;钩饵和坠子被鱼抬起比小送漂时坠子离水底的距离增高了些,漂体则与之同步从水面垂直向上升起较大部分而形成大送漂之漂态;

  ③斜送漂:鱼儿吞饵在口,抬头落尾平身,接着马上又继续抬头并向上又游动一些马上又停峙;此刻钩饵和坠子被鱼抬起比大送漂时坠子离水底距离增高了些,漂体则与之同步从水面上升起并呈斜向之状态而形成斜送漂之漂态;

  ④倒漂:鱼儿吞饵在口,抬头落尾平身后,仍继续向上移动,钩饵和坠子被鱼抬离水底的距离越来越高,故而漂体从水面不断上升并呈倒卧于水面之状态而形成倒漂之漂态。各种送漂漂态形成的过程中均为最佳提竿时机,因为送漂形成的这个瞬间,钩饵正在鱼口之中,故提竿起鱼十拿九稳;如若漂体由送漂已回复到原来漂体之常态时,则表明鱼已吐钩饵而去,此时提竿则为时已晚。

  另外鲫鱼也有吞饵抬头后,即沿着水底向前平游的。鱼先是将钩饵和坠子拾离水底,继而拖着坠子在水中悬着平行移动,漂体则先呈小送漂继而呈边斜向移动向水下斜向下沉,直至沉没于水面之下而形成斜向黑漂之漂态。斜向移漂和斜向黑漂形成时均为最佳提竿时机。

  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浅析传统立漂卧钩底钓的浮漂信息(1)